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ldo;二战&rdo;期间,我被困德国,一待就是10年。&ldo;二战&rdo;结束后,听说寅恪先生正在英国就医,我连忙给他写了一封致敬信,并附上发表在哥廷根科学院集刊上用德文写成的论文,向他汇报我10年学习的成绩。很快就收到了他的回信,问我愿不愿意到北大去任教。北大为全国最高学府,名扬全球;但是,门槛一向极高,等闲难得进入。现在竟有一个天赐的机遇落到我头上来,我焉有不愿意之理!我立即回信同意。寅恪先生把我推荐给了当时北大校长胡适之先生,代理校长傅斯年先生,文学院长汤用彤先生。寅恪先生在学术界有极高的声望,一言九鼎。北大三位领导立即接受。于是我这个三十多岁的毛头小伙子,在国内学术界尚无籍籍名,公然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北大的大门。唐代中了进士,就&ldo;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rdo;。我虽然没有一日看遍北平花,但是,身为北大正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系主任,心中有点洋洋自得之感,不也是人之常情吗?
在此后的3年内,我在适之先生和锡予(汤用彤)先生领导下学习和工作,度过了一段毕生难忘的岁月。我同适之先生,虽然学术辈分不同,社会地位悬殊,想来接触是不会太多的。但是,实际上却不然,我们见面的机会非常多。他那一间在孑民堂前东屋里的狭窄简陋的校长办公室,我几乎是常客。作为系主任,我要向校长请示汇报工作,他主编报纸上的一个学术副刊,我又是撰稿者,所以免不了也常谈学术问题,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待人亲切和蔼,见什么人都是笑容满面,对教授是这样,对职员是这样,对学生是这样,对工友也是这样。从来没见他摆当时颇为流行的名人架子、教授架子。此外,在教授会上,在北大文科研究所的导师会上,在北京图书馆的评议会上,我们也时常有见面的机会。我作为一个年轻的后辈,在他面前,绝没有什么局促之感,经常如坐春风中。
适之先生是非常懂得幽默的,他绝不老气横秋,而是活泼有趣。有一件小事,我至今难忘。有一次召开教授会,杨振声先生新收得了一幅名贵的古画,为了想让大家共同欣赏,他把画带到了会上,打开铺在一张极大的桌子上,大家都啧啧称赞。这时适之先生忽然站了起来,走到桌前,把画卷了起来,做纳入袖中状,引得满堂大笑,喜气洋洋。
这时候,印度总理尼赫鲁派印度著名学者师觉月博士来北大任访问教授,还派来了十几位印度男女学生来北大留学,这也算是中印两国间的一件大事。适之先生委托我照管印度老少学者。他多次会见他们,并设宴为他们接风。师觉月做第一次演讲时,适之先生亲自出席,并用英文致欢迎词,讲中印历史上的友好关系,介绍师觉月的学术成就,可见他对此事之重视。
适之先生在美国留学时,忙于对西方,特别是对美国哲学与文化的学习,忙于钻研中国古代先秦的典籍,对印度文化以及佛教还没有进行过系统深入的研究。据说后来由于想写完《中国哲学史》,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开始认真研究中国佛教禅宗以及中印文化关系。我自己在德国留学时,忙于同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以及佛典拼命,没有余裕来从事中印文化关系史的研究。回国以后,迫于没有书籍资料,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开始注意中印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在解放前的三年中,只写过两篇比较像样的学术论文:一篇是《浮屠与佛》,一篇是《列子与佛典》。第一篇讲的问题正是适之先生同陈援庵先生争吵到面红耳赤的问题。我根据吐火罗文解决了这个问题。两老我都不敢得罪,只采取了一个骑墙的态度。我想,适之先生不会不读到这一篇论文的。我只到清华园读给我的老师陈寅恪先生听。蒙他首肯,介绍给地位极高的《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发表。第二篇文章,写成后我拿给了适之先生看,第二天他就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说:&ldo;《生经》一证,确凿之至!&rdo;可见他是连夜看完的。他承认了我的结论,对我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这一次,我来到台湾,前几天,在大会上听到主席李亦园院士的讲话,中间他讲到,适之先生晚年……经常同年轻的研究人员坐在一起聊天。有一次,他说,做学问应该像北京大学的季羡林那样。我乍听之下,百感交集。适之先生这样说一定同上面两篇文章有关,也可能同我们分手后十几年中我写的一些文章有关。这说明,适之先生一直到晚年还关注着我的学术研究。知己之感,油然而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还可能有其他任何的感想吗?
在政治方面,众所周知,适之先生是不赞成共产主义的。但是,我们不应忘记,他同样也反对三民主义。我认为,在他的心目中,世界上最好的政治就是美国政治,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就是美国。这同他的个人经历和哲学信念有关。他们实验主义者不主张什么&ldo;终极真理&rdo;,而世界上所有的&ldo;主义&rdo;都与&ldo;终极真理&rdo;相似,因此他反对。他同共产党并没有任何深仇大恨。他自己说,他一辈子没有写过批判共产主义的文章,而反对国民党的文章则是写过的。我可以讲两件我亲眼看到的小事。解放前夕,北平学生动不动就示威游行,比如&ldo;沈崇事件&rdo;、&ldo;反饥饿反迫害&rdo;等等,背后都有中共地下党在指挥发动,这一点是人所共知的,适之先生焉能不知!但是,每次北平国民党的宪兵和警察逮捕了学生,他都乘坐他那辆当时北平还极少见的汽车,奔走于各大衙门之间,逼迫国民党当局非释放学生不行。他还亲笔给南京驻北平的要人写信,为了同样的目的。据说这些信至今犹存。我个人觉得,这已经不能算是小事了。另外一件事是,有一天我到校长办公室去见适之先生。一个学生走进来对他说:昨夜延安广播电台曾对他专线广播,希望他不要走,北平解放后,将任命他为北大校长兼北京图书馆的馆长。他听了以后,含笑对那个学生说:&ldo;人家信任我吗?&rdo;谈话到此为止。这个学生的身份他不能不明白,但他不但没有拍案而起,怒发冲冠,态度依然亲切和蔼。小中见大,这些小事都是能够发人深思的。
适之先生以青年暴得大名,誉满士林。我觉得,他一生处在一个矛盾中,一个怪圈中:一方面是学术研究,一方面是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他一生忙忙碌碌,倥偬奔波,作为一个&ldo;过河卒子&rdo;,勇往直前。我不知道,他自己是否意识到身陷怪圈。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认为,这个怪圈确实存在,而且十分严重。那么,我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呢?我觉得,不管适之先生自己如何定位,他一生毕竟是一个书生,说不好听一点,就是一个书呆子。我也举一件小事。有一次,在北京图书馆开评议会,会议开始时,适之先生匆匆赶到,首先声明,还有一个重要会议,他要早退席,会议开着开着就走了题,有人忽然谈到《水经注》。一听到《水经注》,适之先生立即精神抖擞,眉飞色舞,口若悬河。一直到散会,他也没有退席,而且兴致极高,大有挑灯夜战之势。从这样一个小例子中不也可以小中见大吗?
大唐西域记 SARS危机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镜·神寂 学问人生 季羡林随想录1:不完满才是人生 忘川(听雪楼系列) 羽·青空之蓝 另一种回忆录 北方城郭 痛并快乐着 牛棚杂忆 幸福了吗 没有人不知道你是一条“狗” 白说 留德十年 指间砂(听雪楼系列) 石破天惊 季羡林的人生哲理:忆往述怀 英雄时代
出生在七十年代,成长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的林大海,因为父母觉得已经管不住他的,所以决定把他送去当兵,认为只有这样,在纪律严明的部队他才能有机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才有机会到父亲的单位上班,保证日后有口饭吃。稀里糊涂踏入了军营,不服输生性倔强的林大海就跟新兵排代理排长干上了,他下定决心要干败‘乔阎王’,因此就拼命的训练,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由于他的出色表现,在他的新兵连长旷连长的帮助下,他就将踏上一条从来没有想到过的铁血征程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中国制造的特种兵,走向世界特种兵舞台的故事修订更新时间早上12点,晚上12点,下午6点为不定期更新时间,具体视情况而定,请书友们多支持!中国制造交流群23112892欢迎留言,请大家多指教!中国制造-战友群53516557,请注明集团军番号,战友互聊天地,多谢战友嗜血狂魔001提供!...
倾凰殇逆天大小姐一代天骄突变众所周知的废物,且看她如何拨弄风云睥睨天下,夺回属于她的一切。重新回归之后,花卿言悬在霓尘宫上空,用看蝼蚁一般的眼神看着下方面色铁青的花无忧,言语狂妄妖界第一人又怎样?你趋之若鹜,我不屑一顾!既然你想要,给你玩玩又如何?...
作者白茶的经典小说娇妻来袭席少追妻套路深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六年前席家五个月大的小少爷意外死亡,所有过错都归结在席夫人宋卿禾的身上。众叛亲离,宋卿禾被逐,离奇失踪。挽着前夫的死对头强势回归,誓要将他再次征服,尽显女王风范!前夫冷漠无情?宋卿禾优雅一笑。来日方长,戏才好看!面对她的主动示好,席湛霆不是缺男人嘛?这几个男人送你了!宋卿禾一杯啤酒砸到男人身上,给你胆了?!席湛霆又把话重复了一遍,丢下她独自面对。他离开不到十分钟,宋卿禾不但完好如初的站在他面...
意外穿到农家一个小灾星身上,还时不时遭亲人迫害,江芊叶一咬牙一跺脚,利用自己的手艺和空间一心只想发家致富,走上人生巅峰!听说没有,那个冷血无情,从不近女色的将军要娶亲了!哦?谁呀谁呀?正埋头数钱的江芊叶好奇问道。还没等回话,就见士兵抬着几十箱聘礼进了自家酒楼。众人人齐刷刷不就是你么?...
红警军团在废土进化者,异能者,暴君体终极丧尸?不好意思,闪开点,我的核弹发射井和卫星离子炮要试射了。...
男儿一生,当追至所极,我所求者,倾世美人倾城剑。这是一个男孩儿到男人的成长史,这也是一个剑徒到剑神的人生旅程,看他如何从一个没落的低级玄宗,一步一个脚印,依靠双母元带来的元气绝对掌控的优势,依靠超凡的领悟力和剑技‘倾城’步步崛起,成就神宗盛世。剑气惊鸿新群10977093老群116364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