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关于三顾茅庐,史书《魏略》《九州春秋》和诸葛亮《出师表》里的记载大相径庭,不但如此,它还完全颠覆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小说中的三顾茅庐。在《三国演义》里,刘备三次走进卧龙冈,拜访韬光养晦的诸葛亮,最终诸葛亮走出山林,辅佐刘备成就帝业。这一段被世代读者传唱的佳话,为什么在史书上却是另外一副样子呢?在历史的真实上,到底是诸葛亮的自我推荐还是刘备的三顾茅庐呢?这个事情为什么如此奇怪呢?
其实这个也不能说很奇怪,而且诸葛亮登门自荐的这个说法,虽然是非主流意见,也还是有一批历史学家支持这种说法。比方说有一位刘啸先生就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ldo;三顾茅庐&rdo;质疑》,他就认为&ldo;三顾&rdo;的说法靠不住,为什么呢?他认为,就刘备和诸葛亮双方而言,刘备固然需要诸葛亮,而诸葛亮更需要刘备。
因此他提出这样三点意见,第一点,就是诸葛亮这个人是一定要出山的,因为这个《三国志》里面说得很清楚:&ldo;自比管仲、乐毅&rdo;,管仲、乐毅他就是要出将入相、建功立业,要做事情的,而刘备对于他来说是最好的人选,就是作为一个老板的人选,这个道理我们在前面也已经说过了。诸葛亮不投靠曹操,不投靠孙权,甚至不就近就便为刘表服务,他就是要为自己选一个最好的老板,而刘备无疑是最好的人选,他岂肯在隆中坐等刘备&ldo;三顾&rdo;呢?那刘备不顾呢,不来找他怎么办?所以刘啸说,这等于说诸葛亮在那儿下了一个决心,你刘备不出来请我三次,我就在这个地方做一辈子农民了,这可能吗?你说他这样一个自比管仲、乐毅的人,他待在隆中干什么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点,刘备是需要人才,但他需要的是一群人,不是一个人;诸葛亮需要老板,他需要的不是一批老板,是一个老板。那么请大家想一想,是需要一群人的迫切呢,还是需要一个人的迫切呢?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刘啸先生说,以诸葛亮的智慧和当时他的社会地位,他发现刘备应该比刘备发现他要早。刘备因为很有名了,天下枭雄了,真是天下谁人不识君,谁不知道有一个刘备呢?刘备未必知道有一个诸葛亮。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是诸葛亮去找刘备,何况当时形势已经非常紧急,已经到了燃眉之急的这样一个程度,他怎么可能坐在隆中还去等这个不一定有把握的三顾茅庐呢?所以刘啸先生得出一个结论来,三顾茅庐在逻辑上无法让人接受这个结论。应该说他这个分析还是有他的道理,那么这样一来就意味着我们要否定《三国志》、否定《出师表》,而这个是不可以否定的,就是《三国志》你可以否定,《出师表》否定不了,现在没有任何证据说《出师表》是伪作,《出师表》怎么说呢?
&ldo;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糙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rdo;
这说得非常清楚,&ldo;由是&rdo;&ldo;遂许&rdo;这两个词把因果关系说出来了,是因为刘备三顾茅庐,而且和他讨论了当世之事,使他产生感激之心,这才同意追随刘备,遂许嘛。所以《出师表》否定不了,那么现在问题就只有这样一个办法了,就是既不否定《出师表》,也不否定《魏略》和《九州春秋》的说法,那又是怎么回事呢?我有一个猜想,就是《魏略》和《九州春秋》所说的这个事情也是真的:诸葛亮去找了刘备,有了那一番谈话,而且刘备也采纳了他的建议,但是还是没把他当做一等一的人才,于是诸葛亮他又回去了。回去了以后,刘备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恍然大悟,这个人才是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我必须把他请回来,那么就去了三次,再把他请回来。先有登门自荐,后有三顾茅庐。但是这个说法我说清楚,纯粹是我的猜想,没有任何其他的佐证。
*三顾茅庐,这个被世代传唱的经典故事,在史书《魏略》和《九州春秋》里却是另外一个面孔,不是刘备亲自上门邀请,而是诸葛亮的自我推荐。这多少让喜欢诸葛亮的人接受不了。如果《魏略》和《九州春秋》记载的是事实的话,那么在诸葛亮的《出师表》里,&ldo;三顾臣于糙庐之中&rdo;这句话又该如何解释?难道是诸葛亮说了假话?还是《出师表》根本就不是诸葛亮所作呢?那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发生过三顾茅庐的故事呢?
要解清这个谜呀,这里面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刘备从袁绍那儿跑出来,然后投奔了刘表,在荆州待了多少年呢?六年,六到七年,为什么六年工夫诸葛亮和刘备都没有见过面?这其实也是本案的一个关键,那么也有不少历史学家试图来解释这个问题,因为觉得这个事情说不过去,于是提出一种说法,说实际上刘备是找过诸葛亮的,第一次去没见着,第二次去又没见着,所以到了建安十二年,也就是他来荆州六年之后,第三次他才见着了。这个说法有点问题,你说刘备这三顾,是不是建安十年一次、建安十一年一次、建安十二年一次,一年去找他一次?好像很难说得通,平均两年找他一次,更很难说通。也有人提出说,那是因为诸葛亮不好找,住得很隐秘,这个也是不通的,他又不是我们武侠小说里写的那种躲避仇家追杀的大侠,隐姓埋名躲在一个旮旯里,你找他不着,他老早就来到了荆州,而且你要知道他是刘表的亲戚啊,他和荆州的官场,和荆州的上流社会,和荆州的士人集团是有往来的,他怎么是一个找不到的人呢?所以这些理由看来是不能成立的。
对于这个问题也有历史学家试图做出解释,比方说尹韵公先生就提出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他认为诸葛亮当时的知名度不够。我们去读《三国志》对诸葛亮的描述是什么呢?&ldo;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rdo;就是说诸葛亮自己自信是很强的,但是当时荆州的士人集团并不是一致认为他是一等一的人才,也有人对他不以为然。那么刘备听到别人对诸葛亮的介绍的时候,刘备会掂量一下,说这个是真呢还是假呢?他会犹豫,这么一犹豫几年就过去了。
另一方面,在诸葛亮这方面有心理障碍。因为诸葛亮给自己设计的这个目标,是到了这个集团以后他一定要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要当首席谋士,要当这个集团的二号人物,而刘备和关羽、张飞的关系过于密切,食则同器,寝则同床,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你很难挤进去,他也要犹豫。
那么这两个说法都有道理,但是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非常重要,就是年龄。我们要知道诸葛亮出山的时候是多少岁?26岁,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多少岁?46岁,那么将心比心,让一个46岁的身经百战的天下枭雄把一个26岁的从来没有表现过自己什么特殊能力的年轻人奉若上宾,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怎么可能要求刘备在他四十岁的时候到一个乡下去请出个二十岁的人来当他的总参谋长呢?所以年龄也是重要的一个原因,如果不是后来曹操那么咄咄逼人,这个事说不定还要拖下去。总而言之,刘备他做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就是决定放下皇叔和长辈的架子,下乡去见一个比他小了二十多岁的没有任何头衔和功名的这么一个年轻人,所以三顾茅庐是可信的,登门自荐只能存疑。
孤女俱乐部 费城风云:美国宪法的诞生及其启示 中国的男人和女人 汉代风云人物 病隙随笔 灵魂的事 山顶上的传说 为人民服务 十六岁少女 记忆与印象 女生贾梅 务虚笔记 病隙碎笔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史铁生散文文论集 我与父辈 我与地坛 活着的事 受活 丁庄梦
那年夏天,霓音意外的撞上了一个即将要去求婚的英俊男人,也因此撞飞了他刚拿到手的求婚钻戒,从此两人便结...
拍了几部微电影都失败的小导演重生到高中时代,进入既熟悉又陌生的全新世界。最让他惊奇的是,脑中多了一个奇特的播放系统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最牛导演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一代战神秦九州重归都市,为弥补遗憾,搅动风起云涌,以不败之资横行四方,诸天震颤。...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获得了神话传承之后,纵横天下,脚踩钢铁侠,拳打蜘蛛侠,神盾局,复仇者全部撂倒,充满了黑暗,血腥,暴力,变态,复仇,色情的故事。恩,一个非常粗俗的故事。一个充满了正义感的黑暗英雄成长的过程。...
绯城人都说傅泊焉不解风情,冷得像块冰,却偏偏对低入尘埃的钟家养女钟意动了心上了瘾。心上人的婚礼上,她被傅先生困在灯影旖旎的角落被好朋友挖了墙脚还笑着拱手相让,是无奈成全?还是在为他牺牲?她的背脊抵在冰冷墙面上,眼角眉梢不禁漾出缱绻笑意傅先生要是追求我的话,他就是留在心底的风景。男人夹烟的手落在她的红...
女人,这半年你是我的。一场意外,她和帝国总裁有了数不清的纠缠。180天,她乖乖听话讨他欢心,步步为营生怕惹他不悦。终于,半年之期已到,她勾唇走人,狂嗨庆祝盛先生,再也不见。某盛先生看着视频,怒火中烧。拿了他的心还想走?没门!当夜,盛先生强势降临,破门而入小鲜妻,以后天天见。世人皆知,盛时年薄情冷血,惨酷霸道,却不知他也有过不去的情劫白汐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