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方仙道与黄老道,由此合二为一。
但这并不是宗教。事实上,方仙也好,黄老也罢,重中之重都是养生和成仙。这就只与个人有关,宗教却是社会有组织的行为。黄老道和方仙道如果不能与社会大众和国家事务发生关系,那就永远不过方术而已。
于是,斋醮(读如叫)和符箓(读如录)被发明了出来。
斋醮是一种祭祷仪式,程序有设坛、摆供、焚香、化符和念咒等等,目的则是求福消灾。这就至少在理论上是利国利民的事,因为斋醮的受惠者上至九五至尊,中至各级官员,下至平民百姓,完全一视同仁。
道教能有群众基础,斋醮的作用不可小看。
符箓则是用朱笔写在纸上的似字非字的图形,据说烧掉以后就能通神、驱鬼、求雨、治病。这就比成仙更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实际上最早的道教组织天师道和太平道(请参看本中华史第九卷《两汉两罗马》),就是靠符箓的神秘作用吸引广大信众,并发展壮大起来的。
更重要的是,符箓在后来还成了一种制度。天师道规定,一个人如果在一定仪式上接受了正式授予的符箓并随身佩戴,便意味着他加入了组织,成为这个教团的一员。我们知道,宗教的标志之一是教团组织,作用之一是身份认同(请参看本中华史第二卷《国家》)。因此有了符箓制度,方仙道距离宗教也就只有一步之遥。
然而这一步也可能是十万八千里。毕竟,宗教不可能在中国自发地产生,黄老道和方仙道也并不必然地要变成宗教。如果没有外力的推动和他人的示范,那么,天师道也好,太平道也罢,就算能够产生,也只能是靠巫术来维系的民间组织,弄不好还可能成为邪教。
幸好,佛教来了。
佛法西来
佛教传入中国的具体日子历来有不同说法。学术界普遍认可的,是西汉哀帝的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这一年,有一位博士弟子听大月氏使者口授了《浮屠经》。浮屠其实就是佛陀(buddha),大月氏使者讲述的则是释迦牟尼的生平故事,与后来所知的传说并无出入。[3]
这是比较可靠的最早时间。
那么,最晚是在什么时候?
东汉明帝时期。尽管明帝派遣使者到印度寻求佛法只是传说,但他弟弟楚王刘英崇尚浮屠,在王宫中斋戒礼拜应是事实,可见当时佛教的影响已经不小。而道教第一部经典《太平经》的诞生,却至少要在半个世纪之后。[4]
天师道和太平道成为宗教组织,就更晚。
因此,道教创始人从佛教那里受到启发获得灵感,甚至见贤思齐,是完全可能的。没错,从现存资料看,道教的创立似乎没有受到佛教的影响。问题是,说佛教对这件事毫无影响,就有证据吗?对不起,也没有。[5]
事实上,只有佛教的影响才能解释,天师道和太平道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被凭空创造出来。也许,他们并不知道宗教为何物,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创教,只不过认为别人有这么个东西,我们也应该有,可以有。
也因此,道教在发展过程中还会继续向佛教学习。佛有寺,道就有观;佛有僧尼,道就有道士;佛有袈裟,道就有道袍;佛有释迦牟尼,道教便只好把老子抬出来。其实老子是否确有其人都是问题,跟宗教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但只有这样,道教才会看起来更像模像样一些。[6]
毫无疑问,这并不奇怪,也不丢人,因为文化原本就是需要学习甚至模仿的。吊诡的是,尽管道教对佛教亦步亦趋,后者却在东汉被看作类似于前者的东西。当然,是被看作初始的道教,即道教前的道教‐‐前道教。
这样的佛教,叫浮屠道。
浮屠道就是外国的黄老道,这是东汉时期上流社会的普遍看法。因此楚王刘英和后来的汉桓帝,都是黄老与浮屠并尊。他们的宫中,则既有黄老祠,又有浮屠庙。[7]
不能说这样做没有道理。事实上,从未见过宗教的中国人只能按照已有的知识去理解那舶来品,比如把僧尼称为道人(道教的神职人员则叫道士)等等。更何况佛教主张的四大皆空,与道家哲学的无中生有;佛教主张的常乐我净,与道家哲学的清静无为,又何其相似乃尔![8]
然而差别,也不能以道里计。
区别之一在目的。
道教的目的是成仙,佛教的目的是成佛。仙和佛都不是神,而是人。所以,这两个汉字也都是单人旁。这是道教与佛教的共同之处,也是他们与其他宗教不同的紧要之处。也就是说,佛教和道教都是人本的,这很符合中华文明的精神(请参看本中华史第三卷《奠基者》)。
但,仙与佛又大不相同。
仙的特点是不死,佛的特点是觉悟。一个人,只要悟得无上正等正觉(最高智慧),就可以立地成佛。当然,严格地说,只有做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才是佛。只能做到自觉和觉他的,是菩萨(菩提萨埵bodhisattva)。唯独自己一个人觉悟的,是罗汉(阿罗汉arhat)。
罗汉、菩萨、佛,都会死。释迦牟尼就是八十岁时去世的,但他生前却已经成佛。他的去世,也被称为涅槃(nirvana)或圆寂(parirvana)。
这是一种委婉的说法。
实际上,死亡是死亡,圆寂是圆寂,涅槃是涅槃。圆寂的本义是&ldo;圆满的寂灭&rdo;,涅槃则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它在梵文中的原意是风的吹散,火的熄灭,却绝不是死亡。相反,是一种超越了生死也超越了时空、苦乐以及一切经验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不可言说的,只能称之为涅槃。
涅槃有四种德性,叫常乐我净。简单地说,不生不死就是常,永无痛苦就是乐,本性不变就是我,一尘不染就是净。显然,佛教的目的不是把人变成仙,而是改变人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变了,至少也是罗汉。
罗汉与神仙,是两码事。
佛教与道教,也是两码事。
目的不同,方法和途径也不同。比如道教讲守一,佛教讲禅定,都要求精神的专一和专注,看起来很像,其实不同。简单地说,守一是为了防止精气神扩散和泄漏,从而保证长生不老。禅定却是要集中精力观想某个特定对象(比如莲花或诸佛),这样才能获得最高智慧。
显然,守一是养生,禅定是修心。
所以,佛教讲定慧双运,道教讲性命双修。性命就是性和命,神和形,心灵和身体。换句话说,性命双修就是既要身体健康,更要心理健康,是身心都健康。
这当然是很可贵的思想。
禅定则是禅和定的合称。禅(dhyana)就是禅那,也就是静虑。定(saadhi)就是等持,也就是专注。慧(ati)则是明察,也是决断。这三个词连起来,就是安安静静地想(禅),专心致志地求(定),然后斩断迷惑,做出明察,获得佛教之所追求‐‐般若(读如波惹)。
般若(prajna)就是智慧,或通过智慧到达涅槃的彼岸,所以也叫般若波罗蜜多。佛教认为,生死是迷界,是此岸;涅槃是解脱,是彼岸。从此岸到彼岸,就叫波罗蜜多(paraita)。而能够如此,是因为有智慧。智可以认识世间事,慧能够证悟出世法,合起来就是般若。
易中天品三国 西北风东南雨:大话方言 从星空到心灵 中国的男人和女人 易中天中华史15:女皇武则天 汉代风云人物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我山之石: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 易中天中华史18:王安石变法 读城记 帝国的惆怅 帝国的终结 易中天中华史16:安史之乱 易中天中华史17:大宋革新 费城风云:美国宪法的诞生及其启示 书生意气 高高的树上 智慧的星空:聆听大师心灵的声音 易中天中华史13:隋唐定局 易中天中华史14:禅宗兴起
古武强袭王天羽精品小说古武强袭由活死人所编写的都市艳遇类型的小说,这本小说的主角是王天羽,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他是特种兵最强部队黑龙组的总指挥,他是特种部队兵王中的兵王,他更是守护着国家与人民的战神!为了战友,他甘愿两肋插刀为了亲情,他不惜血溅五步为了人民,他立志扫尽强敌!特种兵重回都市,再起风云...
简介偏故事日常,学霸甜宠因为一场意外,秦越穿越了,成为了平行世界里一个学渣高中生,颜值爆表!还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女神同桌。开局,秦越就走向了巅峰!本书极度甜蜜,蕴含恋爱秘籍。单身狗必看!!作者以多年渣男之身传授诸位恋爱绝学,速看速投票!...
北宋末年梁山义军将领卢俊义的传奇故事已经讲完。新书上传玄幻版三国,这是文人吟咏战诗敢跟武将单挑的诗道三国!这是神奇天赋玄妙道术变幻风云的神话三国!这是新马超的玄幻三国!武神马超,一枪刺出,横穿百人队,击碎千钧山!文圣马超,一诗吟出,披靡千军,唐诗宋词光芒万丈!蔡琰姐姐,轻拍胡笳,慢弹焦尾,一人临关,万夫莫敌!貂蝉甄宓,大乔小乔,诗词舞蹈,琴棋书画,倾国倾城!...
其实一开始只想当个默默无闻的粉丝,没想到居然成了自己本命的大老板。...
前世错把渣男当真爱,盛浅予发誓再见渣男绝不手软!然而,为什么她师傅也穿越来了?燕知非我是你的贴身护卫,盛浅予明白了不是同一个人。可是,他怎么老是跟着她?你会做生意?会一点结果,盛氏商行财大气粗威慑皇权。你会炼丹药?会一点结果,盛丹师一颗丹药难求。你还会治病?小意思结果,传言已经断气的王爷被她救了回来。灵宠小虫虫我姐姐还会驭兽哟。路人甲帝尊!你家徒弟不是七...
作者凉夜萧萧的经典小说冷王盛宠惊世废柴妃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冷王盛宠惊世废柴妃一朝魂穿,杀手女帝成废柴小姐,她随身戒指空间,逆天升级,开启打脸装逼模式!虐渣二叔气二婶,吊打白莲妹妹,瞎了几大长老的狗眼,气的凤家人上串下跳!在这个神,人,魔,妖当道的异世,风起云涌,她的龙图腾秘密泄露,人人觊觎杀之,这时战神夜王上线护妻,她偶尔学习修炼升级,偶尔调戏调戏美男,堪称人生一大美事!无双阁主?魔界公子?反派人物也看上她了怎么办?某帝尊的醋坛子打翻汐儿不仅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