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6.“论贤才之义,别所长之能。”
春秋家多尚贤之论。贤者之行,有善则特别褒许,有过则曲为隐讳,故有“为贤者讳”之义法。董仲舒屡论及这一点,文多不便引用。(如《王道篇》论司马子反一长段,最可读。)他的《对策》第二篇全是说贤才之重要,归到兴学养士,量材授官,正是春秋家讥世卿而重贤才之义。
7.“亲近来远,同民所欲。”
旧注家多不明这一条的意义,故凌曙无注,而苏舆注云。“近远虽殊,民情则一。”其实董仲舒自己说的很明白:
考意而观指,则《春秋》之所恶者,不任德而任力,驱民而残贼之。其所好者,(兵)设而勿用,仁义以服之也。……夫德不足以亲近,而文不足以来远,而断断以战伐为之者,此固《春秋》之甚疾已。皆非义也。(《竹林篇》)
春秋家以为“春秋重民”(见《竹林篇》),又说“《春秋》重人”(见《俞序篇》)。重民故要“同民所欲”,故主张以文德亲近来远,而反对战争。董仲舒说《春秋》记事:
战攻侵伐虽数百起,必一二书,伤其害所重也。(所重是民。)……《春秋》之法,凶年不修旧,意在无苦民尔。苦民尚恶之,况伤民乎?伤民尚痛之,况杀民乎?……《春秋》爱人而战者杀人,君子奚说善杀其所爱哉?(《竹林篇》)
8.“承周文而反之质”。
这是当时学者的一种历史哲学,可以说是当时儒家的一种循环的历史观。董仲舒承认了“天不变,道亦不变”,又说:
《春秋》之道,奉天而法古。……《春秋》之于世事也,善复古。讥易常,欲其法先王也。然而介以一言曰,“王者必改制。”(《楚庄王篇》)
这两个明明相反的观念——法占和改制——怎样可以并存不悖呢?他说:
今所谓新王必改制者,非改其道,非变其理。受命于天,易姓更王,……故必徙居处,更称号,改正朔,易服色者,无他焉,不敢不顺天志而明自显也。
若夫大纲,人伦,道理,政治,教化,习俗,文义,尽如故,亦何改哉?故王者有改制之名,无易道之实。(同上。参观《对策》三,“王者有改制之名,无变道之实”一段,引见前节。)
这就是说,新王改制不过是改去一些极不重要的东西,如称号,正朔,服色之类,用来骗骗老天爷,表示承天受命而已。其他大纲,都不必改动。
例如咸阳是应该改作长安的,服色是应该改的,岁首是应该改在十月的。但“人伦,道理,政治,教化,习俗,文义,尽如故”!难道政治腐败,官吏食污,武人横行,土匪遍地,都可以不改吗?
这又不然。董仲舒很明白的说:
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对策》一)
怎样的情形才可说是“当更化”的时机到了呢?他说:
道者,万无世弊。弊者,道之失也。先王之道,必有偏而不起之处,故政有眊而不行。举其偏者以补其弊而已矣。(《对策》三)
道是不变的,而人事有偏枯,有腐败,故有更化的必要。
但更化,改制,变法,都不是变古,只是法古;不是变道,只是顺天。为什么呢?因为天道虽不变,却有个周而复始的循环变化。先王之道也不止一端,也有个周而复始的循环沿革。
天道有日月的周而复始,有四时的冬而复春,始卒若环,其实没有变化。先王之道也有个循环的运转,儒生的大任务是要寻出那循环运转的原则。孔子不曾说吗?
殷因子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孔子不曾说出何以百世可知的道理。他在别处却说了这样一句话:“周监于二代(夏、殷),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又屡次提到“文”和“质”的问题,当时有个棘子成,便主张:“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孔子自己却主张“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但墨家的反动起来,非乐便是反对一切文艺。老子、庄子一派更是明白反对文化的。后来邹衍一派“五德终始论”起来,大倡循环的历史观。各派思想都受了这种循环终始的观念的影响,于是孔子“百世可知”一句话便成了一种“文质循环论”的根据。故董仲舒解释《论语》此章说:
夏上忠,殷上敬,周尚文者,所继之救当用此也。百王之用,以此三者矣。……继治世者,其道同。继乱世者,其道变。今汉继大乱之后,若宜少损周之文,致用夏之忠者。(《对策》三)
和董仲舒同时的严安(临淄人)也曾说:
臣闻邹衍曰:“政教文质者,所以云救也。当时则用,过则舍之,有易则易也。”故守一而不变者,未睹治之至也。(《汉书》六四)
这是文质循环论出于邹衍的铁证。《公羊》是齐学,文质互救之论正是齐学。
文质循环互救,而其形式则有夏忠,商敬,周文的三式,故又名为“文质三统论”。《繁露》有《三代改制质文篇》,说:
王者改制作科奈何?曰,当十二色,各厉法其(旧作而,从苏校)正色,逆数三而复。绌三之前曰五帝,帝迭首一色,顺数五而复。
五帝各主一色,顺数五而复,这正是五德终始之说,也可证质文三统之说正是从邹衍一派衍出来的。这一篇里说的文质三等,与董生《对策》里的三统颇有不同。此篇说:
一商一夏,一质一文。商质者主天。夏文者主地,《春秋》者主人,故三等也。
这是说质变为文,文又变质,质又变文,是质与文相为循环。但《对策》里的三统说却是忠变为敬,敬变为文,文敝之后又应回到忠。司马迁作《高祖本纪赞》,便用此说:
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迷信鬼神),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一作薄),故救僿莫若以忠。
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间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史记》八)
这个说法比那“一质一文”说满意多了。忠是朴实,是质之至,故其敝为鄙野。进一步为敬,有鬼神宗教之事,已趋向文了。
虽然宗教的流弊使人迷信,然而宗教的末流却成了一种制礼作乐的文化,便进了“文”的时代了。
这样说法,由朴野到宗教,由宗教到文明发达时代,是由质到文的演进,是直线的,不是循环的。这里面颇有一点历史演进的思想。
但汉初的儒者,既受了老、墨排斥文明的影响,又受了五德终始论的影响,先存了尚质的成见,希望文胜之后有个返朴归忠的时代,于是有文质三统循环的怪论。“三王之道若循环,周而复始”,故以忠救文的改制不是改制,只是复古;不是易常,只是“奉天承运”。
暴力法神 大策划迷你Q 我们究竟该过怎样的人生 我真不想长生 我是明末搬运工 刚成人皇:开局亿倍暴击 从县令开始的签到生活 斩妖从熟练度面板开始 吕思勉文集·吕著中国通史(下) 吕思勉文集·吕著中国通史(上) 路过你生命的每个人 豪门战神狂婿楚叶沈怡雪 开局继承神魔墓场 猎妖神殿 全球碎裂亿万份 美漫:某科学界巫师的刺客无双 小道青帝 毕业之后还要上的10堂英语课 妖魔世界里的武夫 乔国桢、周铁忠夫妇纪念文集
成荣有幸得到至宝造化玉碟碎片,却不幸的穿越时空,来到一个崭新的世界。 获知了原来真有传说中的力量,更知道了造化玉碟碎片的功效,一步步的登上巅峰,打碎虚空,努力的为寻找回来的路而奋斗。...
如神灵般强大的上古文明,究竟因何毁灭?楚承脑海中的前世记忆,究竟由何而来?神秘的华亚重工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惊世之秘?母盒宇宙内的降格位面,究竟是文明传承的自留地,还是神魔圈禁的养殖场?分娩了所有邪神的四维地狱,究竟喻示着怎样的疯狂真相?还有那不可名状的名为阿撒托斯的最终计划,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终极狰狞!?这一切的真相,尽在四维地狱请注意,前方高能!PS1本书为克苏鲁式科幻,格局宏大,反转多,欢迎入坑!PS2本书大恐怖等级划分不可探究级→不可观测级→不可知级...
为了封印妖王,她身死灵灭,却不想跳转时空,重生于百年之后。斗绿茶,封妖魔,一步步重新走回巅峰,风光无限却还是被这个男人抓住了软肋。千百年的爱恨痴嗔,我愿为你成佛成魔!沈子墨,你能不能离我远点。堂堂九阶阵术师竟然成为了一个小贼。你这人讲不讲理!说谁是贼,我偷什么东西了。不巧,你偷的这物,便是我的心。...
扑街写手重生到平行世界,还是个扑街写手,怎么办?不怕,这里没有中原五白金古黄梁温周一成四大天王等等等等。世界变了,也给了他一个华丽转身的机会!从此,网文杂志歌坛动漫影视综艺游戏等都有他的身影,若干年后,人们蓦然发现他已经成了本世纪最伟大的...
干啥啥不行,吃饭第一名,软饭最好吃,硬吃是王道。...
其实一开始让我进入无限空间,我是拒绝的,因为你不能让我去,我就马上去。第一我要试一下,因为我不愿意当进入之后再加一些特技上去等等,为什么试了之后就出不去了?杨超目瞪口呆地望着这个充满了无限可能的世界,当得知只有刷够足够数量的副本才能离开时,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本书交流群65091402,欢迎读者朋友加...